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三块地”改革的内在逻辑——基于马克思财产权理论的视域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11 点击数:
主讲人:盖凯程
主讲人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新浦京8883n平台下载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基金会秘书长。兼四川省委组织部特邀研究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克思列宁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社科联理事、四川省经济学会理事,等。

主研方向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承担本科《政治经济学》、硕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博士《高级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西南财经大学国家精品资源课《政治经济学》建设。

主持(研)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协同创新中心课题,以及四川省哲社重大规划项目、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20余项。现已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等多部。 主要成果曾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主持人:
讲座简介: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是一个由历史形态主体性、现实结构多元化和实现形式多样性等构成的辨证逻辑体系。它与中国所有制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体系以及与之相一致的财产权理论与实践体系。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蕴涵着一个“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下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践逻辑。城乡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和非对称的土地权利架构塑造了非均衡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模糊产权制度环境使地方政府成为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的实际最终剩余控制者和索取者。各利益主体围绕争夺土地增值收益和外部利润的博弈推动着农地非农化模式的变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法入市是对既有土地利益关系的重构。从征地出让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再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地非农化模式变迁中内嵌着一个土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向农民(集体)转移的核心逻辑。

时间:2019-07-11(Thursday)16:40-18:20
地点:经济楼N302
讲座语言:中文
主办单位:新浦京8883n平台下载、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承办单位:
期数:经济学科2019夏政治经济学前沿高级专题讲座第五讲
联系人信息:
TOP